虽然有轮的运货车在5000年前已经出现,独轮车的发明通常会追溯至中国,尽管此说有众多争议。中国独轮车的最早描述在2世纪汉朝墓地壁画及砖墓浮雕中发现。在四川成都一个年代为118年的墓中壁画,发现绘有推著独轮车的人。在四川沈府君阙发现年代约为150年的石浮雕,亦刻有推著独轮车的人。二十四孝中便有孝子董永利用名为"鹿车"的独轮车载着父亲到处移动的故事,并描述在山东武梁祠年代为147年的壁画上。但有比以上更早期的证据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世纪及1世纪。在5世纪的后汉书中提及了发生在前30年共挽鹿车的成语故事,故事中鲍宣的妻子与鲍宣一同推著鹿车回乡成亲。期后发生在20年,反对篡位者王莽(前45年–23年)的赤眉起义中,赵憙为自己乔装和把其妻子放在他的鹿车上,并声称其妻子十分不适而成功通过暴徒的询问,从而避过危险。
独轮车的第一个创制人究竟是谁?人们立刻会想到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。《三国志》确实记下「木牛流马,皆出其意」的文字,据考,木牛流马也就是独轮车。宋代高承撰《事物纪原》也将造独轮车之功归于诸葛亮。然而,据历史记载,蜀国著名的钢铁技师蒲元曾上书诸葛亮,禀告造成木牛之事。故在诸葛亮之前,可能还有一些能工巧匠,已可造成独轮车。根据汉画像砖和一些文字记载,独轮车的发明时间可上推到西汉晚年,或称为「鹿车」、「辘轳车」。三国以后,独轮车被广泛使用。宋应星在《天工开物?舟车》中描绘并记述了南北方独轮车之驾法:北方独轮车,人推其后,驴曳其前;南方独轮车,仅视一人之力而推之。
人物雕塑是人类的精神产品,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;文化的内涵决定这人物雕塑的形式,人物雕塑的形式也丰富着文化的内涵。由于人物雕塑起源于工艺美术,因此大部分人物雕塑作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;注重人物面部刻画,并对塑像加彩,塑绘结合,互相补充,使得作品具有和绘画一样的美感和欣赏价值;注重以形传神,以凝练的人物雕塑语言,表现高度的意象美。人物雕塑是能显示一个化社会文化气息的大众艺术品。